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0:37: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据阳山,逶迤而北                   B.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  乃以秦王属吏                       D.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所谓的英雄,不是人们通常所称道的英雄。那种人凭借强力,在盛荣或个人野心的驱使下,会给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
B.在这空旷寂静的原野,他像一只发怒的雄狮,大声怒吼,那声音振聋发聩,很远就能听到。
C.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D.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表现了弃妇的哀怨:结婚之前男方显出信誓旦旦的样子,谁知没多久,他就毫无情义地把女方遗弃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振聋发聩”形容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合语意;C项,“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地外单位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D项,“信誓旦旦”是誓言诚恳可信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题文】请参照所给例句,以“承诺”为话题再写两句话,注意语意以及修辞格式、句式特点。
承诺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勤劳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方对日本政府允许台湾“陆军司令”胡镇埔访日这一公然违反中日三个政治文件有关原则和相关承诺的行径提出强烈抗议。
B.今年“两会”启动了“两会交通预报”机制,即在每次大会开会和散会前,交管部门向公?众告知两会车队行驶线路,以便提前选择出行路线。
C.尽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制度。
D.要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教师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去送课下乡、下山区,由输血转为造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微博,以“短、灵、快”为特点,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间的感悟。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和新闻漫画,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条微博。(6分)
[武汉晚报报道] 眼下正是初三学生备战体育中考冲刺期,不少学校在加强训练之余,也做足了“安全功课”。就连跑个步,跳个绳,也要学生和家长签个“安全责任书”。

跑步也要签安全责任书?
(选自2013年3月22日《中国教育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学校的决定是出于无奈,目前法律对校园安全事故缺少明晰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简述理由,分析时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原因。角度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社会,站在哪个角度,就要侧重哪个角度谈,其他可一带而过。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