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0:38: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牲醴 ( lǐ)贾人(gǔ)间或(jiàn)  
B.纨绔(kuā)湮没(yān)新正(zhēng)  
C.歆享(xīn)榫头(sǔn)猿猱(róu)  
D.敕造(chì)监生(jiān)讪讪(shàn)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绔????kù?? C.猱?????náo?? D.监????jiàn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佛山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高效学习”是一面,后面的“是否”为两面。B.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增加”,而“录取率”应是“提高”或“升高”。C.成分赘余。“成为”领起后面偏正短语,删除“具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7·23事故”引发的,除了是对好大喜功的省视,更是对疏于管理的谴责。
B.对于渤海漏油事件,康菲集团一再推诿责任,闪烁其词,引来公众群情激愤。
C.高考作文中,个别考生的文章字迹潦草,文不加点;更有甚者,文不对题,令人为这样的草率作答而叹惜。
D.广西来宾,可以说是“传销”的重灾区:传销势头甚嚣尘上,到了非重力治理不可的地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不加点”指行文流畅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了村官的大学生王强,一下子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平时就爱好文学,喜欢舞文弄墨,现在村里文件的起草、宣传栏的布置他全包了。
B.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C.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胸无城府:为人坦率,没有心机。A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或歪曲法律条文。含贬义。B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C各行其是:各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此处应为“各司其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气助词助词,表感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