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8 00:49: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②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①仰观宇宙之大②及其所之既倦
C.①比去,以手阖门②天涯若比邻
D.①故内惑于郑袖②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①连词,因为;②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或结果。B. ①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无意义;②动词,到达,这里是得到的意思。C. ①等到;②靠近的,紧挨的。D. 介词,表被动,译为“被”或“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点艰险和?????,那可真是平淡无味了。
(2)文天祥?????的性格连敌酋都不得不佩服。
(3)虽然这是被过去的权威?????过的观点。但我却认为它含有合理的成分。
(4)艺术形象的?????性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紧密联系着并受思想内容决定的问题。

A.挫折,顽强批驳典型
B.曲折顽强批驳典范

C.挫折刚强驳斥典范
D.曲折刚强驳斥典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曲折:复杂的,不顺利;挫折:失败,失利。顽强:奋力坚持不改变;刚强:性格意志坚强。驳斥:反驳和斥责错误的言论或意皿j批驳:批判或否决别人的意见,要求。典范:可以作为榜样而起示范作用的人或事;典型: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人、事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因人之力以敝之(破旧)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C.停数日,辞去(告别)
D.不辞劳苦(推脱)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暴力袭击非但没有使国人________,反而增强了国人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__________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__________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________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