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个性,“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是个性。有人主张要张扬个性,活出自我;有人认为适度压抑个性,更能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个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之外,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因为跟后边参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审题立意角度提示:
(1)要保护、鼓励儿童的创造力;(2)应试的种种束缚对儿童创意力的伤害;(3)创造与规范的关系;(4)创造与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矛盾;(5)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6)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长远,解放思想,抓住良机,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7)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非功利性的;(8)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食品安全事件:从2011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味千“猪骨汤精”事件、“血燕”造假事件,以至平安夜还传出的“蒙牛”含黄曲霉毒的新闻,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忙着遮掩。紧接着,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注意关键句“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可以从诚信和责任角度立意,能基本论说清楚一个问题;中心明确有一定的认识度或深度,符合议论文的文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1.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材料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二两句分别写了“植物”在受到外来侵犯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有些植物会动用自身武器进行自卫,而有些植物却展开了他们的“笑脸”,一二句之间用“然而”形成转折,语义的重点落在后面,包含了较为明显的倾向性,第三句是第二句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有了“笑脸”才形成了“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句和第三句形成某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或者条件关系。只有准确地把握好这种关系,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材料中的第一句又与第二句形成一种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理解为“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23 作文(60分)
俗话说“常回头看的人不会迷路” ,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符合议论文框架,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常回头看的人不会迷路(摘自网络)
你是否曾在迷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双概念句子型命题。两个概念“常回头看”与“不迷路”是条件关系,“只有常回头看,才不会迷路”。“回头看”指回顾、反思、总结,“不迷路”是说不会迷失方向或者失去目标。文题已经暗示了文章立意,所以行文必须完整体现其含义。不能丢掉“不迷路”这一结果,单独写“常回头看”。“常”表示看的频率之高,写作中也必须体现。可有以下立意角度:在哪些方面需要常回头看(学习上的“温故而知新”,修身上的“吾一日三省吾身”,工作上的“反躬自省”,治国上的“以古为镜”、“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在什么情况下要回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