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七)
2017-01-18 01:28: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字帖/请帖晕车/头晕目眩擢发难数/间不容发
B.绯红/绯闻思量/量体裁衣草长莺飞/飞短流长
C.蛮横/横行强制/差强人意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靓女/靓妆接济/济济一堂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6字)(3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被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可以吃两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软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吃到了两块软糖。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吃到两块软糖的孩子,长大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只吃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答案。
B.“我这里并没有亲人。”“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宝玉!宝玉!你好……”:黛玉在弥留之际的几句话值得我们细致分析。
C.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浅红,比花还中看。
D.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飘逸的祥云纱在场内飞舞,缤纷的彩纸漫天飞扬,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云宵,国家体育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B.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C.如果只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D.我们看问题要有系统论的观念;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目无全牛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名周,是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C.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它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这五部分组成,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的历史。
D.《指南录》是文天祥一部诗集的名称,取名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指南录后序》是为这部诗集写的序言,因附在诗集的后面,所以叫“后序”。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