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到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画艺术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是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这一特点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特点。(1分)喜的是阔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如何理解该诗颔联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卢世榷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丹
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一别心知两地秋”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地秋”使用了双关的手法。“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为赏析景物类最简单的考题,物象类的赏析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组合还原画面内容。在描绘了诗词中的画面以后,还要分析画面所表现出的特点(意境、氛围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画面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词的上阕用质朴清新的语言为我们描摹了一副早春乡村的田园图卷:田间桑枝萌芽,邻家春蚕孵卵,草坡牛犊呦呦,晚林归鸦悠然。
点评:本题设题单纯,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小题2:试题分析:只要是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的,多半是对比、衬托,至于第二问,同学应该注意一些意象的内涵,这两句中有一个“春”,显然,作者对“春”是有着好感,那么情感就基本能分析出来了。荠菜是生活在郊野的、乡村的,由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结合他的身世,我们进一步说,他还有对官场厌倦的情感。
点评:本题是一道思想情感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词作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没有什么附加信息,因而词作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整体上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