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8 01:4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小题1: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5分)
小题2: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此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写了天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语句。赏析语句应从使用的手法、表达效果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使用了拟人(云犹含态)、比喻(石披衣)的修辞手法,这样把山、云、石都写活了,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全诗的分析概括。“谁似田家知此乐”,诗人“乐”包含以下内容:首联写早春时节下了一场及时雨;颔联写雨过天晴,山石之景美好;颈联写黄鹂鸣叫,紫燕飞舞,生机勃勃;尾联写田家早耕归来,呼儿吹笛骑牛。全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春景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小题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
?
小题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将“云”和“月”人格化。诗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此题思考的关键点是“对宿”和“寻”,这显然是人的动作,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的组织还要注意两点:1、“对宿”和“寻”所表示具体情形。2、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境和感情。
小题2: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时一定要重视卷上的注释,“罢官后作者常到此游憩”,大致提供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并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审题时要注意,是否是“好音”,取决于人的观点态度和人生认识,这需要从前三联的描写中感受。特别是第三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优游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这首词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女子从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着装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比较两首诗在题材、主旨上的相同之处。(3分)
????????????????????????????????????????????????????????????????????????????????
????????????????????????????????????????????????????????????????????????????????
2.两诗都运用对比手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试作分析。(2分)
????????????????????????????????????????????????????????????????????????????????
???????????????????????????????????????????????????????????????????????????????
3.比较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4分)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小题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