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1-18 02:17: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蜀人张松本欲献川中地图给曹操,简述经过。


参考答案:
张松在许都馆驿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候了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概括复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河北的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0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赵州桥(   )。
A.在河北
B.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C.至今仍很牢固
D.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而且是使用至今最古的石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月球诞生新说
蒋葳
关于月球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久前来自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约45亿年前的一次大型核爆炸中与地球分离,并逐渐演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此次大爆炸的强度相当于400亿颗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
两位科学家是根据一种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裂变理论早在1 9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撞原因以外,1 9世纪初的科学家无法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
目前,关于月球形成,主流科学界中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大碰撞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火星体大小的外星体撞击,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然而,不久前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氧、硅和钾等同位素元素,这表明两个星体有可能具备同的起源,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仅源自地球。因为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
如果地月同源的话,只有大型核爆炸才有能力将地球物质喷射到太空中从而形成新的星体。此前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由部分结晶的铁和镍铁合金组成的,内核外面是由液态的铁、镍和一种或多种较轻的元素组成的流体核。从1 940年以来,这一理论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最近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亨顿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核地球的新观点。亨顿认为,在我们脚下6 500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由铀和钚构成的直径达8千米的巨大的核反应堆内核,正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这正好可以解释传统地球构造理论难于解释的神秘现象:地球磁场平均每20万年发生一次磁场极性倒转,且磁场强度周期性变弱或变强。
这个天然的反应堆形成之初体积应该较小,但是随着放射性元素等能产生爆炸的物质逐渐增加,在核心区域附近形成了巨大的液态物质聚集区,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生反应,当其与足够的燃料相混合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这一理论恰好也能解释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要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的现象。
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造成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蒸发并被喷射出去他们认为,要想证明这一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
小题1:关于月球起源,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八主流学界认为,地球外一个巨型天体与地球相撞,使地球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慢慢形成了月球。
B.近期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地幔边界的超级核爆炸将地球的部分物质喷射出去后形成的。
C.除了地球外天体碰撞说和核爆炸说以外,关于月球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都受到人们的质疑。
D.所有关于月球起源的说法都是人们的主观假说,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观
测数据等客观证据。
小题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八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物质仅仅源自地球。
B.地球磁场会发生极性倒转,强度有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地球内核存在巨大的核反应堆。
C.只有发生巨大的核爆炸,才可能将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抛射到太空从而形成新的星体。
D-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地核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点就会爆炸。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月球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撞击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除了地球物质外,还可能有撞击天体的某些物质。
B.最新的核爆炸诞生月球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19世纪初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描述,只是当时人们没有科学的依据。
C.美国科学家亨顿的铀钚地核观点突破了地球内部构造中传统的铁镍地核理论,这为月球诞生新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之所以地球释放的能量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可能是因为地球的核反应堆内核在不断释放巨大的能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有相应的客观证据,比如地球和月球的组成成分,还有地球磁场的变化等
小题2:
试题分析:A.“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表述绝对;C.“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错,不是将地球一整块物质抛射到太空,而是先让它们蒸发;D.“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文中无依据
小题3:
试题分析:19世纪的“裂变理论”不是核爆炸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
3.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答:?????????????????????????????????????????????????????????????????????????????????????????
4.(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1)?????????????????????????????????????????????????????????????????????????????????????????
  (2)?????????????????????????????????????????????????????????????????????????????????????????


参考答案:1.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济贫不能靠杀富、劫富、减富
王元丰   席卷全球的抗议活动让刚刚过去的2011年特色鲜明。美国《时代》杂志把“抗议者”选为2011年的年度人物。尤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打出的“我们是99%”的口号,确实反映了西方社会少数富人占有大部分社会财富,导致严重社会不公的现实。尽管抗议大潮已退,但贫富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无论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还是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拿不出什么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可行办法。因此,无论是在2012年,还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难以走出贫富悬殊的困境。
  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的最古老、最直接的办法,是“杀富济贫”式的暴力革命。然而,走过20世纪的曲折弯路,人们发现革命不是解决贫富悬殊的好办法。即便革命后采取“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缩小了贫富差距,这也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况且,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百余年进化,贫困已不再是绝对的,美国穷人仍然可以住在有空调的房里看彩电,生存基本不存在问题。人们可以走上街头抗议,却没有人愿意革命。
  “杀富济贫”式的革命没有市场,只能考虑降低一个力度的“劫富济贫”。曾有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提出,各国应对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一次性征收全球财富税,美国用该税能够将债务降至GDP的80%之下,欧洲能够解决公共债务危机,社会的贫富悬殊将大大缓解。可惜,这样的想法却没有真正响应的政府!
  大部分国家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考虑最多的是再降低一个力度的“减富济贫”,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改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但“减富济贫”在西方社会不但社会共识不够,而且实施空间有限。尽管“股神”巴菲特也要求政府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富人增税,但当奥巴马打算向富人征收“巴菲特税”,以使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承担与中产阶级相同的税率时,共和党人却称这只是“奥巴马的一场政治举动”,是“阶级斗争”。一些媒体也认为奥巴马是在玩“政治把戏”,效果有限。在英国,来自左右翼的20位著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英国媒体,称政府应该降低最高50%的税率,因为对富人征税太多,不利于他们投资和创造就业,由此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
  “杀富济贫”和“劫富济贫”没有市场,“减富济贫”缺乏空间和共识,降低贫富差距过大还有出路吗?2008年,比尔·盖茨在达沃斯论坛做的演讲中提出,“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其实质与传统资本主义利用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对应。它利用人性中“关爱他人”的力量,通过市场力量既为穷人服务,又能获得利润,从而克服传统资本主义只服务于有钱人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这的确提供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新思路,但采纳这种“创新型资本主义”的国家或企业却不多。调动人善的力量,要比发挥人“自利”的力量难得多!
  西方近年对社会贫富悬殊问题的很多研究,结论指向两个方面: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而对于这两股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巨大潮流,人们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因此,近期内贫富悬殊的困境难以得到大幅改进。(文章来源于2012年1月18日《环球时报》)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因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和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拿不出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可行办法,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难以走出贫富悬殊的困境。
B.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百余年进化,贫困已不再是绝对的。在他们的国度,穷人的生存基本不存在问题;人们可以走上街头抗议,却没有人愿意革命。
C.有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提出,美国若对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一次性征收全球财富税,就可以用该税将债务降至80%之下。
D.奥巴马打算向富人征收“巴菲特税”,以使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承担与中产阶级相同的税率,但此举遭到共和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只是“奥巴马的一场政治举动”。
E.“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其实质与传统资本主义利用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是相对应的。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杀富济贫”式的暴力革命。然而,人们发现这不是解决贫富悬殊的好办法。
B.“劫富济贫”虽然力度不及“杀富济贫”,但如果各国对千万富翁一次性征收全球财富税,那么欧洲公共债务危机就能够解决,社会的贫富悬殊将大大缓解。
C.大部分国家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考虑最多的是?“减富济贫”。但是,这种方法在西方社会没有共识。在英国,就有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因为政府对富人征税太多而联名致信英国媒体,称政府应该降低最高税率,由此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
D.通过市场力量,既为穷人服务,又能获得利润,从而克服传统资本主义只服务于有钱人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这的确是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3.为什么说“济贫不能靠杀富、劫富、减富”,请结合全文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看待比尔·盖茨提出的“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
2.C
3.(1)革命已不是解决贫富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