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8 02:29: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B.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D.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画肖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种属概念不能并列。B.主客倒置。C.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题文】学完《陈情表》后,丁敏同学深有感触,决心就“孝”这个话题做一个专访——专访她本校的一位语文老师。而专访过程中,设计专访的问题成为了专访的“拦路虎”,请你帮她设计几个问题。(至少3个问题,4分)


参考答案:【答案】(1)对于这篇以“孝”闻名的文章,您感受最深的是哪一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这其实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问题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本题需要注意联系“孝”这个专题做的采访,所以,需要围绕“孝”方面的内容展开询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决定”和“能力”不搭配,应将“决定和”去掉;C项语序不当,应将“使人眼花缭乱”放到最后;D项应把“天津建卫600年”改为“建卫600年的天津”,这样才能与“史诗”相契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选出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3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是被动句; B、 C、 D都是判断句。
点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最多,而且大多是“于”带领的介词结构后置,见得多了学生自然很容易判断出来。而被动句,除了“为所”表被动,还有“见”。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有明显的表被动的词语,但是要翻译成被动语气,也算被动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