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2:31: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阴凉长篙云彩峥嵘岁月
B.愁怅苍茫斑斓忸怩不安
C.凄婉娇美家俱激浊扬清
D.榆阴冷默保姆金碧辉煌


参考答案:A C


本题解析:B愁怅—惆怅,D冷默-冷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8分)
??????????????,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以盘桓。


参考答案:(1)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2)宁移白首之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根据语境,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________”好像带着很大的气。(a.出来吧,你们! b.你们出来吧!)
②今天,当我站在古城墙上游目骋怀,才猛烈悟到:________他们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内涵,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形象,并在这创造中重塑了自己。(a.西安人民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分明是在创造。 b.西安人民分明是在创造,他们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

A.①a ②b
B.①a ②a
C.①b ②a
D.①b ②b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①句考查了倒装句式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出来吧,你们!”与“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照应,相一致。②“他们分明是在创造”总领“他们创造着……,创造着……,并在这创造中……”,构成总分关系,显得有层次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难言之隐难以置信囊空如洗囊中羞涩
B恼羞成怒内外交困内忧外患能歌善舞
C能工巧匠能屈能伸能言善辩拈轻怕重
D年富力强年老多病?名思苦想 珠丝马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冥思苦想蛛丝马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据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连续出现“全能神”邪教活动,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登门宣传、走街串巷、打横幅、发传单等方式煽动人们入教,并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等言论。
B.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作为第一条我国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累计供气1380多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C.青岛队一溃千里,连败场次扩大到了11场,但是青岛队的赞助商对于球队的连败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麦蒂一场的经济价值就达2000万。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地区”有歧义,“部分城市地区”是“浙江”还是“贵州、青海和浙江”三省不明;B语序不当,“第一条”放在“我国”之后,定语语序应当是所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的顺序,“我国”是表“所属”应放在最前面;D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成分残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