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2:44: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秦王购之千斤(“金”,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④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左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参考答案:①“金”:古义,铜;今义,专指黄金。
②“涕”:古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夷近,则游者众。(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
B.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诘语气)
C.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动词,往,到达)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副词,立刻,马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京城闤闠之区,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来也”三字于门壁,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我来也”之名,传京邑。不曰捉贼,但云捉“我来也”。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来也”。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贼曰:“勿疑,但往,此方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卒从其计得金,大喜。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越数日,又谓卒曰:“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卒曰:“彼处人闹,何以取?”贼曰:“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归可也。”卒从其言,所得愈丰。次日,复劳以酒食。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卒曰:“不可!”贼曰:“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来,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卒无奈,遂纵之去。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已跃而下,卒喜,复桎梏之。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尹抚案曰:“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狱卒回,妻曰:“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
(选自宋代沈淑《谐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尚书尹临安日尹:做府尹
B.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略:一点点
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遗:遗失
D.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合:应该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②闻檐瓦声,已跃而下
B.①所属解一贼至
②卒从其言,所得愈丰
C.①彼处人闹,何以取?
②密以酒肉与贼
D.①京城闤闠之区
②可复取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我来也”对狱卒两次行贿,是为自己下面的行动作铺垫。遗憾的是,狱卒对其用心并不了解,被贼人利用了。
B.临安府尹直到最后也没有弄清犯人就是“我来也”,足见“我来也”的心思缜密和机智。
C.狱卒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之所以放犯人外出,是怕犯人的同党或犯人出狱之后报复自己。
D.入狱之人其实就是“我来也”。他先以金引诱狱卒,然后外出作案,造成真“我来也”仍然逍遥法外的假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遗,读wèi,赠送。)
小题2:B.(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都是“所字结构”。C①凭借;②拿。D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小题3:C(放犯人外出,是遭到了受贿犯罪的威胁。)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京城繁华市区,盗贼很多,行踪诡秘,不容易彻底缉捕。赵尚书担任临安府尹时,有一贼每次在人家中作案后,一定用白粉在门壁上写下“我来也”三字,虽然追捕很严,但还是久久捉拿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京城。大家不说捉贼,只说捉“我来也”。
一天,下属押送一个贼犯来到,说他就是“我来也”。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未能结案判其入狱。那人在拘禁期间,忽然偷偷地对牢卒说:“我固然经常作贼,但不是‘我来也’,现在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只求你好好照看。我有白金若干,藏在保叔塔上某层某处,你可以去把它取回。”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贼人说:“别怀疑,只管去,那里正作佛事,点燃塔灯一宿,逗留一整夜,就可以得到手了。”牢卒听从了贼人的计谋,果然得到白金,非常高兴。第二天清早进入监狱,牢卒偷偷地送酒肉给这贼人。过了几天,贼人又对牢卒说;“我有东西一坛,放在侍郎桥某处水中,你可以再去取回。”牢卒说:“那里人多,凭什么取回?”贼人说:“教你家里人,用箩筐装着衣裳,到桥下去洗,偷偷地把坛子放进箩筐,再用衣裳盖好,抬回就行了。”牢卒又听从了他的话,这次得到的更多。第二天,牢卒又送酒食给贼人,加以慰劳。牢卒虽然很高兴,但不知贼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晚上,已打二更。贼人低声对牢卒说;“我想出去一会儿,四更以前赶回,决不连累你。”牢卒说:“不行!”贼人说:“我一定不连累你,即使我不回来,你因失掉囚犯,必然会受到罪责,而我送给你的,尽可以维持生活。假若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牢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放走。牢卒坐下来等候,他正在忧虑烦恼之时,听到房檐瓦响,贼人跳了下来,牢卒非常高兴,重新给贼人加上镣铐。刚天亮,开牢门,听到某门张府报案说:“昨夜三更,被盗,丢失好多器物。贼人在府门上写下‘我来也’三字。”府尹拍着桌子说:“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只是以不应该犯夜禁,把在押的那个贼犯,打了一顿板子,驱逐出境了事。牢卒回到家里,他老婆说:“我半夜里听见敲门,恐怕是你回来,赶忙起身开门,只见一人把两个布袋丢在屋里就走了,我于是把它藏起来。”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死后,儿子不能守业,把留下的财宝都花光了,才对别人说出这件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弃疾间与之游       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3分)
①劝京决策南向 ?????②弃疾间与之游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5分)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嘉:嘉奖。理解是词的含义要把实词放在原句及原文中理解,依照语境,不能凭空猜测。依照前文“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后文“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所以“嘉”的意思应是“嘉奖”。
小题2:
试题分析:②说的是辛弃疾与义端交往;③说的是辛弃疾不念旧情,以忠义为重。采用排除法,凡是含有②③项的都不能选,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B“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于文无据。原文中“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意思是“辛弃疾(并不理会),斩杀了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十分壮勇”。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语句要通顺。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1)“缘”、“期”、“何以”;(2)“去”、“安”、“之”。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老师,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一起被称为辛、党。当初(他们两人)占卜仕途,用蓍草占卜来决断,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了北方,为金做事,而辛弃疾得到了《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度管束山东、河北的效忠大宋朝廷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的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辛弃疾有时跟他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做事,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如果)抓不到他,(您)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给了金帅,于是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杀了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十分壮勇。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见耿京。正遇上张安国、邵进已经杀死耿京,投降了金(这件事),辛弃疾就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这样的)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就当着众人的面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刑场将张安国斩首。
乾道六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见大臣们,商量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于是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白,不被(孝宗)采纳。(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说他胸怀大志、谋略过人。(孝宗)召见了他。
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当时,盗贼在湖南接连兴起,辛弃疾全都讨伐平定了他们。然后就上奏章说:“现在朝廷十分清明,可近年来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等盗贼相继兴起,他们都能一呼百应,杀死抢掠官吏、百姓,死尚且不顾,以至于劳烦大军来消灭(他们)。普通老百姓,郡府用搜刮(钱财)害他们,县衙用征收赋税害他们,官吏用索取(钱财)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兼并(土地)来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贪官污吏却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原因,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皇上诏令褒奖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1.相比较后世宋儒“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都应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高频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