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2:46: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迷惘壶殇积毁销骨汗流浃背
B.斑驳游弋一如既往察颜观色
C.阑珊甄别契妇将雏大笔如椽
D.船棹蛰居直截了当战战兢兢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字形题的命题形式是常见成语字形题、常见成语和词语字形结合题、字形与字音结合题等范围是常见成语中的错别字、常见词语中的错别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复习时应做到分散复习,不能设想一次到位,循环进行。要在生活中提高对字形的敏锐感知力,在读书看报、看电视的时候,或走在大街上,多留心一下,对于提高我们的辨识力有很大的好处。本题A项中“壶殇”应为“壶觞”,B项中“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C项中“契妇将雏”应为“挈妇将雏”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涸泽而渔明火执仗制之死地而后生
B.贸然顾名思义面黄肌瘦众人拾柴火焰高
C.赋予省吃减用各行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更迭名门望族毁家抒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制—置;C减—俭;D抒—纾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仔细阅读《莫言获奖的理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中的一段话,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6分)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的各项评奖原则都是针对创新和创造的,(1),这一点在诺贝尔遗嘱和诺贝尔基金会章程里说得很清楚: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因此,此次中国文学家莫言的获奖条件也应该符合这样的精神,即一是莫言的作品表现出理想倾向,(2)。那么,莫言的作品是否如此呢?我们不妨从瑞典文学院发布的莫言作品获奖理由分析。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这就是莫言获奖的理由。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理由呢?有人可能会按照中国应试教育的方式,拿出一些条条框框发表议论,只相信标准答案就是获奖理由,只要把获奖理由照抄一下就得了,何须费劲去分析。岂不知,(3),正是评论家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评论就会跑偏,就难以令人信服。


参考答案:(1)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 (2)二是莫言的作品是最杰出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前文“诺贝尔奖的各项评奖原则”可知本文是陈述的顺序是由普遍到个例,因此第一空是指出个例也不例外。(2)“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这是获奖的条件,只要读懂了这一句,该空很简单。(3)结合上文“只要把获奖理由照抄一下就得了,何须费劲去分析。岂不知”可知,该空应与上文是相对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B项,“反而”使用不当。C项,搭配不当,“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发展”都搭配不当。D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朔漠/扑朔迷离 盘飧/以飨读者 趑趄/趔趄
B.崔嵬/巍然屹立陨石/磨牙吮血 欢谑/噱头
C.沽酒/估计价格 枯槁/稿酬丰厚庶几/富庶
D.斟酌/真知灼见 机杼/毁家纾难 旧醅/胚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趑趄/趔趄jū qie 陨石/磨牙吮血 yǚn shǚn 机杼/毁家纾难Zhǜ shǖ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