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2017-01-18 02:49: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好看的橱柜品牌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B.虽然每天来山东博物馆参观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不文明现象,实现了“十艺节”文明观展的倡导。
C.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乞讨儿童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呢?
D.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实现……倡导”,动宾不搭配。A项,“原来的初衷”,语意重复。D项,“靠的是……取得的”,结构混乱。所以选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誊写 恻隐 魁梧 瑰丽奇特
B.感慨 洞箫 铁锭 板上定钉
C.弥留 帷幕 侮辱 自认晦气
D.惬意 瘦削 逍遥 宵衣旰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家,不仅是“现象”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如今,汉语这个家却正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①侵???????(shí),②??????。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③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也许有一天人们将不再说话,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写字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
(1)第①处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2)在第②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1分)
(3)第③处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1分)


参考答案:(1)蚀???(2)危机四伏(危机重重、岌岌可危)(3)人们


本题解析:第二空可从前文中得出,因不断被侵蚀,处境令人担忧。所以可以用危机重重等。画线句逻辑有些混乱。不读书与不写字相对应,不说话与离群索居相对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前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站在三月的西湖边,你会为春 天的美景所折服,甚至心醉神弛,怀疑自己进入了世外桃源。
B.与大人相比,孩子承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兴趣。
C.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离别时泪眼婆娑的一句叮咛。
D.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我的名字叫红》是他至今最辉煌的作品,他不带感情的真知卓见,与阿拉伯花纹式的内省观察,让人联想起普鲁斯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空蒙—空濛? B.承然—诚然? D.真知卓见—真知灼见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