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2017-01-18 02:58: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鄙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令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鄙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固被召校书郎诣:到,这里指赴任
B.服其状具:备办
C.可尽也殄:灭绝
D.见火然:同“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班超有非凡的谋略的一组是(??? )
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②乃召侍胡诈之?③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④因夜以火攻虏使?⑤超手格杀三人?⑥以虏使首示之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很有志向,品德又好。他曾经叹息自己长久地从事笔墨营生,希望像张骞一样报效国家,但受到旁人的嘲笑。
B.永平十六年,班超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伊吾,杀死了很多敌人,受到赏识,班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C.班超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怀疑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得到证实后,就用火攻的方式消灭匈奴使者,以此震慑鄯善王广。
D.班超吩咐十个人拿了军鼓,亲自顺风点火,前后左右的人一起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惊慌,最终全军覆没。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2)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的理解。(3分)



3、单选题  下列选项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 A.室仅方  叙天伦之乐事
B.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C.不抑耗其实而已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  吾始闻汝名,以为



4、阅读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5分)
翻译:??????????????????????????????????????????????????????????????????????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5分)
翻译:????????????????????????????????????????????????????????????????????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卜相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②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以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世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③,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相:辅助君主掌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成:魏成子。璜:翟璜。②阙:宫殿,引申为朝廷。③钟: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臣何负于魏成子②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①居视所亲②孰能讥之乎
C.①子之所进五人,君皆臣之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D.①寡人相定矣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指出魏成子可做相的一组是(???? )
①魏文侯谓李克曰:“……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②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③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④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⑤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⑥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牢记“国乱则思良相”的训诲,非常重视择相之事,并能听取李克的意见,虚心纳谏,确定魏成子为相。这是值得称道的。
B.魏文侯平时对大臣疏于考察,不明实情,故面临择相心中无数,一筹莫展,只得听取李克的意见,致使翟璜有功而落选,这是不足为训的。
C.李克不徇私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突破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的古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择相标准,关键是察其行。这是难能可贵的。
D.翟璜在李克的启迪下,能够正确对待魏成子任相而自己落选之事,并且自责见识浅陋,答话失当,愿做李克的弟子,也是受人欢迎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临事勿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