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2017-01-18 02:59: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者辱赐书(从前) 之于怀(比喻) 夙遭闵(年成不好) 莫之阏(挫折) B.亭亭如(盖子) 知滋味(知道) 穷之北(出发) 死生(把……看作一样) C.品类之(繁多) 御六气之(同“变”) 虽百世(经历) 牖而居(关闭) D.定计于(稀少) 罪至加(法网) 古今之变(通晓) 可乐也(实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俯仰一世,可取诸怀抱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墙往往而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名词,道义,道理)
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参考答案:D⑧(


本题解析:名词作动词,取道)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寥寥聱聱,声在囊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战!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覆而出之????????????????覆:遮盖
B.以声致人????????????????致:招引
C.若有告余者曰????????????若:如果
D.仰而觉??????????????????觉:察觉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卒见使于一鼠
(2)故不啮而啮????????????????私念其故
A.两个“见”字相同,两个“故”字不同
B.两个“见”字相同,两个“故”字也相同
C.两个“见”字不同,两个“故”字相同
D.两个“见”字不同,两个“故”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遽死耶??????????????遽死:突然死去。
B.扰龙伐蛟??????????????扰龙:驯龙。
C.而二于物????????????二于物:被外物分心
D.不能无失声于破釜??????失声:没有声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覆而出之??????????? B.使童子烛之
C.橐坚而不可穴也???? D.役万物而君之
5.本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A.老鼠虽然狡猾,但比不上人聪明。
B.人能役使万物而且做万物的主宰。
C.要多学些书,多记些知识,才能掌握道理。
D.做事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6.翻译:
(1)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2)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本题解析:
1.B(“覆”,翻倒过来;“若”,好象,“觉”省悟)?
2.A(两个“见”都表被动,故①所以,故②缘故)
3.D(“失声”,禁不住发出声音)
4.A(使动,其他名词做动)
5.D
6、(1)没有死却装死,以假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不死而死”的第二个“死”指装死)(2)这话出自你的口,(难道)你忘了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 ]

A.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B.自古皆有死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