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卷类型B(二)
2013-06-10 14:26: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p;        
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                      绳:捆绑

D.复命益州                    知:掌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咏首荐                         咏引前事

A                                  B

一部校故                       乡里所称

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         八九

C                                   D

咏悉宽其罚遣之                   求霖三十年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以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名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傅先生天下贤才,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螟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气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        。”(《论语》)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李密《陈情表》)

3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

语文试卷B  3页(共8页)

三、本大题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方法,体验方法与玄思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辽样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教学不闷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教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遥性、必然性的弃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鱿肴他是否能扫除那供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事,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离职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实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用来读书,使自己沉潜侵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心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暗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淳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

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间。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学,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用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几天,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征途i,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位的高低。

C. 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 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14. 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仕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