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9 03:01: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红楼梦》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洞明:洞察明白;练达:干练通达。
人情可大可小,可实可虚,但绝不是可有可无。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得知人情,晓人性。尊老爱幼,扶贫助困,乐善好施……无不透出人情之怡,人性之美。“人情练达”实乃做人的一种智慧,一门学问。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人情”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人情”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豆,药性最能泻,但只要用量适度,非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
由此,你会得到哪些启示?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①有人说,真理再向前跨出一步,便会走向谬误。在科学研究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事情,都应适当,恰如其分。②对于很多事物,比如,追星热、减肥热、上网热等,有的人盲目狂热,有的人却一概否定,都走了极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放下,可以是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下名利,它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下列角度去考虑: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春秋时,宋国的子罕执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以廉洁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含义比较明显:各人对“宝”的看法不同。据此,构思时可以如下立意作参考:拒绝诱惑;良好的品德是真正的宝贝;要正确看待宝贝;树立正确的宝贝观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60分)
作文(共60分)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审题立意:
1、“他们”是谁?——要定位,要明确。“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
2、为什么要写“他们”?——要具体。
既可以站在褒扬的立场,也可以用中立的立场,还可以站在批判的角度。
文体选择:
1、记叙文,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
2、议论文,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他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