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9 03:23: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2分)
小题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农妇、同情(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标题和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农妇。两首诗都写了她们的辛劳,同时第一首诗还写出农妇的哀怨,第二首还用了对比,进一步表现出农妇的辛劳。可见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同情的态度。
小题2:
试题分析:两首诗都是描写农妇的,其表现手法首先考虑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动作(细节)、肖像、语言、神态描写等,据此可作判断:两首诗都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第一首诗开头还进行了肖像描写,第二首诗还用了对比的写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指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小题1: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以“枫叶落纷纷”为结句有何妙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空:白白的,徒然。(1分)。诗人登舟望月吟诗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入手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表面意思,然后从上面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炼意”,借用“谢尚”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诗句赏析的题目,应从手法入手,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句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和烘托渲染,答题时对景物进行描述,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北写望???林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①。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①翠微:青绿色的山气。????????????选自《林和靖诗集》
小题1:“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观点:山北晚景是连图画也应难以描绘的。情感: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写北山,绘声绘色;色彩鲜丽,宛若水彩画。但是在这里诗人说图画也难以描绘它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山北晚景的喜爱和赞美,图画也难以描绘。
小题2:
试题分析:全诗描写了山北傍晚时美丽的景色,村边的小路上黄页轻飘飘的落下,青绿色的山气弥漫在村
舍的周围,远远地看见挑着柴担的樵夫从云雾里若隐若现,寺庙里的僧人也从河边归来。好一幅优美宁静、、
的画面。但是不知道是谁吹奏了横笛,惊起了芦苇丛里的白鸟“扑腾”乱飞,给宁静的气氛中增添了灵动
和活力。以“白鸟”的动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并与前两联的“飘黄叶”“水边归”等照应,共同营造出了一幅幽美闲适的山居图,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喜爱、闲适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