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小题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诗歌的意境。从手法上看,“新水乱侵”“残烟犹傍”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意境来看,颔联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
考点: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门人①欧阳秀才②游江西??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③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①门人:指门生、弟子。?②欧阳秀才名辟,桂州灵川人。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据《宋诗纪事》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③鸟哺,指乌鸦、凡鸟。
小题1: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其中两句简要分析。(3分)
答:???????????????????????????????????????????????????????????????????????
???????????????????????????????????????????????????????????????????????????
???????????????????????????????????????????????????????????????????????????
【小他2】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就最后四句,概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
???????????????????????????????????????????????????????????????????????????
???????????????????????????????????????????????????????????????????????????
?????????????????????????????????????????????????????????????????????????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三、四句用了比喻,将欧阳秀才的心思(愿望)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三、四句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
第五、六句仍然全用比喻。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天下安宁,它才出现。诗中用它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
试题分析:晋代束皙《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屈原《楚辞·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可见凤凰乌鸦,品类不同,不能共处。此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这是作者的临别赠言。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时间的变化的?请赏析其中第二联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琴”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前六句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本诗中的表现。(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反衬/衬托(术语1分)
“花落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5分)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小题1:上片画线词句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愁”情的?请简析。(2分)???????
答:??????????????????????????????????????????????????????????????????????????????????????
小题2:下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愁如百草”很容易确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类似题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情景交融这一表现手法的鉴赏。答题时先解释下片的整体意思,然后再抓住典型意象围绕“情与景的关系”展开分析即可。答出“豁达、愉悦”类似的术语的是很重要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