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2.—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下头,看着河水中自己的美丽的倒影,尤其是自己的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盘曲的角,感到非常的满意。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又沮丧地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突然,—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把他逮个正着。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梨 的 味 道
梨的甜味令木子一生难忘。他觉得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中心探讨的是“优势和劣势”的问题。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可以转化成劣势,劣势也可以转化成优势。人生没有永远不变的优势,优势会令我们忘乎所以,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而劣势会时刻警醒我们,让我们谨慎行事,能够在危机中寻找到转机。所以,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今天的优势或许会成为明天的包袱。在人生之路上,无论你拥有了怎样的优势,都得牢牢记住:人生,只有不变的法则,没有不变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善于扬长避短;没有永远不变的优势,也没有永远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以“假如我处在?????????的位置上”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半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题型。要注意横线上的内容实际上既给了考生选择的余地,也让考生自己限定自己。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道德的滑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传统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它们都在新的形势下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文明的社会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这样的问题已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一定要以道德的滑坡为代价吗?这也是令人们困惑的一个问题。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4分。
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②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珑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③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建武中就国 封地
B.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逐渐
C.乃令马车居前处在
D.布然马惊 这样
小题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而家焉 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
B.贼众多而琁力弱 连词,表承接关系
C.郡境以清 介词,因此
D.乃噬臂出血 副词,却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译文:?(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1)桓
本题解析:
小题1:同“燃”,燃烧
小题2:A 焉 兼词,于之? B连词,表转折关系D副词,于是
小题3: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开会,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访谈节目,一个美国在华的女投资人说了句让人记忆深刻的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人很大的启发,世界上许多事,元首间的大事,人与人相处的小事,有许多都是与这个“从哪一头吃香蕉”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各持一端,也许都有道理呢?
一个人也很难让自己改变剥香蕉的方式,如果已经是一种习惯。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啊,假如我还能活1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要活1万天,坚持下去,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了烟瘾。
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请以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其实,阻碍我们改变剥香蕉方式的原因,以及阻碍我们“戒烟”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弱智与近视。遇到难事,先试着换个角度去想。这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香蕉是可以从两头吃起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