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04:44: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霜天晓角??梅
?????????????????????????????????????????????????????????????????????????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
1.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3.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牌????
2.C????
3.第一首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yuan)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莺声呖呖.用“碎”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乱”“碎”在句中的意思;②分析运用的衬托(以乐景写哀情)表现手法;③“乱”“碎”的运用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如表达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凄迷的心情。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词的写作背景及注释,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和分析概括主题的角度来答题。“春去也”,很明显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愁如海”以海喻愁,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表达效果时,可围绕着青春易逝,人生失意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小题1: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找出来并赏析。(5分)
小题2:赏析颔联诗人表达感情的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遣”字传神,“使、令、让”的意思。(“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意,一个“遣”字表明残破的景象是人为的,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批评和对统治者的痛恨。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对比的手法,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臣的无情鞭挞。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触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诗人深夜孤居旅社,只有寒灯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⑴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