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句段》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1-19 05:02: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食埃土,饮黄泉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卒见相如
C.直中绳,輮以为轮
D.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也。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之 ③园涉以成趣 ④外连衡而诸侯⑤且夫天下非弱也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之 ⑦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
B.其意气之盛,可谓哉/壮:雄壮
C.招损,谦得益/满:骄傲自满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身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
②而告成功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④故方盛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加粗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梁君臣之首
②一夫呼,乱者四应
③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④沛军霸上
⑤火尚足以
⑥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咽也
⑧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⑨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⑩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④⑦⑧???
B.②③⑤⑧⑩?
C.②⑤⑦⑧⑨???
D.①④⑥⑦⑩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剌了后唐庄宗李存勖贪于财货、耽于酒色而致身死国灭的可悲现实。
B.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由盛而败的史实的叙述,告诫人们:“满招损,谦得益。”
C.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身世的描述,总结了他的政权由盛而衰,到身死国灭的过程,告诫人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结合全文叙述来看,作者在这里要告诉人们“盛衰之理”,缘于“人事”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参考答案:(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