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9 05:36: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小题1: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3: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小题4:舜发于畎亩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5: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7:???????????,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8: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小题9: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小题10: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
小题1:挥斥方遒
小题2:因人之力而敝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遒、敝、萧、傅说、残、羞、直、眦。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子曰:“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3)子曰:“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
(4)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述而》)
(5)孟子曰:“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氓》)
(8)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1)则远怨矣(2)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于我如浮云(4)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怨、复、谓、誓、旦、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小题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答:                                                           
【小题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首先要粗读文段,疏通文段内容大意,然后从文段中找出能代表人物观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如第一段,可以从二者的对话中进行比较分析,孔子说的是君臣父子伦理关系,而齐景公说的是生活中的具体事情,也可以从句式上分析。第二问在答题时,要结合着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可以从孝的原因、孝的意义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3)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4)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5)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6)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参考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2)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