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12:56: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张艺谋的一部《英雄》上映以后,反响强烈,不仅仅是电影的运作模式,演员表演拍摄艺术等等,更是关于它对英雄理念的阐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英雄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英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请以“英雄行为与英雄人物”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NO.1
据《京华时报》报道,在北京八达岭野生


本题解析:历来,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世界观、审美观对英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行侠仗义即为英雄,有的人认为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蔺相如,如《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一生坦坦荡荡、豪气冲天即为英雄,如项羽;有的人认为在生死关头能以死酬报知己、报答国家即为英雄,如荆轲等等。我们可以各抒己见,或记叙身边的人或事,或取自历史,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从《寻秦记》到《穿越时空的爱恋》,从《神话》到《宫锁心玉》,还有十万火急前来分羹的《步步惊心》《仙剑奇缘》等,让今人通过时间隧道进入古代,直接生活在古人中间,共同演绎一段莫须有的故事,这就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穿越”剧。全民娱乐,也不能违背史实,不少媒体批判其“遮蔽了历史真实而制造了历史假象,历史剧就离历史越来越远了”。
  材料二: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关于改变名著的诸多争议。
  你怎样看待上述材料,它引发了你的哪些感触?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建筑学上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叫“伸缩缝”,意为建筑物之间彼此不能完全紧连一体,必须在适当距离内留一个伸缩的空间。例如修建桥梁、公路、房屋乃至在平地铺设地砖,都必须在结构体之间留有“伸缩缝”,以满足因天气冷热变化所带来的结构体收缩膨胀的需要。
  建筑领域的“伸缩缝”原理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哪些启示呢?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座直冲云宵的擎天峰。众多猴子受到了登山勇士的鼓舞,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攀登擎天峰的体育竞赛,却从来没有任何一只猴子登上顶峰。
猴群中一位极有威望的长者说:“人,是宇宙之精华,是万物之主宰。尽管人有时比我们猴子爬的还低,但我们猴子永远爬不到人那样高。”众多猴子越来越相信,任何猴子都不可能登上擎天峰:
“登上擎天峰肯定不行!”
“我们不能再做力所不能及的蠢事了!”
在这种舆论氛围的压力下,除了一只猴子还在坚持之外,其他的猴子开始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最后,正是那只屡败屡战的猴子创造了奇迹,登上了擎天峰!
其他猴子都很想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结果它们意外地发现:这只猴子原来是个聋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中的故事紧一件事和三件对象来展开,一件事是指攀登擎天峰,三个对象是指猴群中的长者、其他猴子和聋猴。其他猴子没有登上擎天峰,而聋猴登上了,原因何在?似乎是信心、毅力和恒心的问题,因为材料中提到其他猴子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而聋猴则屡败屡战。但我们再往深层一想,其他猴子为什么会泄气?聋子为什么能做到屡败屡战?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关键在于长者的话,其他猴子听到并相信了这些丧气话,而聋猴没有听到。可见,审题时要抓住这一关键,才最切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如下立意:①不可轻信权威或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