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子
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模糊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2.下面句中加粗的“其”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指出下列加粗词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火尚足以明也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对上文第一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述说山名的由来,指出山名的错误。
B.订正历史错误,为华山正名。
C.评述华山真名谬传是由于“其文漫灭”。
D.叙述褒禅山真正的名字叫“花山”。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也”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谷不可胜食也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恭疏短引(写作) 岂妄也哉(虚妄) 民众而士厉(振奋) 益发兵诣赵(增加)
B.立意较然(比较) 数困于兵(被) 必不振矣(挽救) 燕王诚振怖(同“震”)
C.家君作宰(宰相) 却行为导(退) 比诸侯之列(排列) 臣海内之王(使…臣服)
D.异物间进(按时) 穷且益坚(却) 因而刺杀之(趁机) 宋子传客之(客人)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桀以醉亡(失去)天下,而《康诰》曰“毋彝(yí,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体)。
B.子虽工(擅长)自树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C.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yī,穿着)缁衣而反(通“返”,回家)。其狗不知而吠(fèi,叫)之。
D.于是乃相与聚嘬(zuō,吮吸、叮咬)其母而食之。彘臞(qú,害怕),人乃弗杀。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12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夜:在夜间,名作状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读zhǔ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思垂空文以自见
B.籍独不愧于心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纵一苇之所如
小题3: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小题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