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14:2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C.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D.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孩子交学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1)??????????????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苏轼《赤壁赋》)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1)?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请以“中国梦”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 字。(3分)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答:中国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它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让中华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原文共有三个语段,其中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具体解说,回答了为什么“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渴望。而第三段则是第二段的总结,概括了中国梦的内涵。根据这三个语段的内容关系,可以推断,概括的重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如既往既往开来既往不咎
B.厉兵秣马厉行节约厉精图治

C.白璧微瑕名闻瑕迩瑕瑜互见
D.珠联璧合联袂而至浮想联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 既往开来—继往开来? B 厉精图治—励精图治? C 名闻瑕迩—名闻遐迩)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才过了六年时间,3.15这个金色标志已经不名一文了。
B.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C.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A.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不值一文” 〗
B.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本义见《庄子?大宗师》: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用于此处符合语境〗C.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面目一新” 〗D.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相互之间语言行为抵触。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不相一致”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