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1-19 14:37: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于是凤蝶找到树阴里,收拢四翅,停歇在枝上。到明天,要是落雨,它就不出去。要是晴天,就照常往花丛飞去。
B.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
C.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D.我想 ,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句中“它就不出去”后面应该用分号,表示两层意思的并列。B句中的顿号应该为逗号,因为“有风”“有水”“有昆虫”并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C句后面的问号应该为句号,因为全句并不表示疑问语气)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题文】根据漫画的寓意,分别写出两条建议。(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参考答案:【答案】(1)创设多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让偏才脱颖而出。(从选


本题解析:【解析】每条2分,与漫画内容相关,建议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 习近平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家乐福公司无限地追求商业低成本的做法,迫使供应商在降低成本上铤而走险,以购进假冒产品,销售过期产品的做法来坑害消费者。
C、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这几位领导坦坦荡荡,无任何问题,又何惧被人敲诈呢?此外,给公示照片打上“马赛克”能否避免被人敲诈?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D、青岛男篮遭遇了十二连败,拥有大牌外援麦迪却连战连败,原因何在?眼下的解释是白底独木难支,没有得力的帮手造成的。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搭配不当,“横幅”与“欢迎”不能搭配。C“此”指代不明。或不合逻辑,“不敢苟同”的不应该是一个选择性疑问句。D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筹莫展 欢度春节 步人正规
B.风靡一时望风披糜人参鹿茸
C.大学肆业改弦易张铤而走险
D.向往光明异口同声心浮气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学肄业望风披靡步人正轨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题文】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15.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5.将要向朝廷上疏请求,情愿拿柳州来换播州,即使因


本题解析:【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