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9 15:1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了望重叠竭泽而鱼名列前茅
B.陷井沉湎要言不繁各行其是
C.罗嗦锤炼事必躬亲不计其数
D.诀窍宣泄越俎代庖墨守成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了”“鱼”“井”“繁”“罗”分别应为“瞭”“渔”“阱”“烦”“啰”)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作家、民主战士,字佩弦,著作有散文集《踪迹》《背影》等。名篇有《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
B.《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插队的故事》等。
C.散文要求突出一个“散”字,除了“神聚”以外,形式方面都要“散”,材料要“散”,思路要“散”,结构也要“散”。
D.《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具有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作者李乐薇,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思路要‘散’,结构也要‘散’”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法国萨科奇政府如果对中国政府发表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B.目前人们对张艺谋的新影片《三枪》诟病多多,不少人认为,如果换成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也许不会遭到如此非议。
C.师生在语文课上能够进行融洽的思想交流,学生就不会如坐针毡,可尽享求知的快乐,教师执教则是一种幸福。
D.这个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琳琅满目、不可胜数,其中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意思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有关成员国一致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金融危机不再发生。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主客体颠倒。  B否定失当  C、“不管”改为“尽管”。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