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15:17: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B.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C.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C.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D.“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答题。
(1)清明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祭祖的形式却在不断变化。日前,有这样一群人,愿在清明假期代客扫墓,提供一条龙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三鞠躬、念祭拜词、打扫墓碑、描字、清理附近杂草、上供品、鲜花、燃冥币等。代扫人可以提供现场通话服务,先由委托人拨通代扫人的手机,随后代扫人把手机放在墓地边,委托人这时可以通过电话悼念先人。根据顾客的需求,网店提供不同的“套餐”,若需要代哭、代磕头等服务,需加收50%的费用,要价上千元。有的代扫人在网站上声明,如果确认委托代扫,自己前一天会洗头洗澡,扫墓时穿黑色西服或白色衣裤,祭扫时做到认真恭敬。整套代扫服务持续时间20—30分钟。从各个网店公布的代扫服务信息来看,价格区间大约在200—2000元不等。
对这种代客扫墓,你持什么观点?并请阐明理由。不超过100字。(4分) 
                                                                                 
(2)“……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以上两节歌词选自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时候都去哪儿了》,它们以平实的语言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浓缩了父辈们的时间故事,抒写了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暖和的记忆,勾起人们一种温馨动人的情怀。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又一年,花开又花谢,你的时间又到底都去哪儿了?请仿照以上歌词,另写两节歌词,讲讲你的时间故事,抒写你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答案】(1)1观点:代祭应给予理解
理由:扫墓应该是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无论是否赞成,都应先表明态度,然后陈述理由。评分标准:只要求从一个方面或支持,或反对,言之成理即可。(2)仿写时注意修辞,句式及联系自己学生的实际生活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2)苟以天下之大,???????????????????????????????????????。(苏洵《六国论》)
(3)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5)???????????????,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1)暴秦之欲无厌?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下而从六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5分)
译文:____????????????????????????????????????????????????????????????????????????????????????????????????????????????????????????????????????????????????
(2)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5分)
译文:____????


参考答案:(1) (5分)追究其原因,沿途的刁难,在于旗丁有帮费;而旗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鱼虾而麋鹿               ④西望夏口,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舍:名词活用为动词。渔樵:名词活用为动词。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西、东:名词作状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点评:词类活用在文言文考试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实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所以先从课内内容开始熟悉各类词的活用十分有必要。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