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15:29: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甲/躯??谐/曲高寡??咀/咬文
B.片/关??捕/力有未 认/极泰
C.型/样??情/高山景/家
D.刊/下??记/名不虚??颠/本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本报综合消息 2010年3月28日晚8:30—9:30,世界各地进行了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当晚,津城有2万多个家庭、1600多个社区、700多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据业内人士说,在这一时段,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少用1度电,即可节约2万多度电,而生产2万多度电,需要7000多千克标准煤,会向大气排放18000多千克二氧化碳、80多千克二氧化硫、40多千克氮氧化物。请你为下一年举办这一活动拟一句推广语。(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城乡熄灭一盏盏耗能的明灯,地球点亮一点点环保的希望。(答案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旗竿掩映长篙踌躇
B.嘻戏焦灼陨落九霄

C.作揖寥廓斐然通牒
D.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英国是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有给他过多的        ,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2)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拥有家庭装修监理上岗证的监理员有100多人,即使这个数字再          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3)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有几个        
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令我瞠目结舌。
A 权力 翻一翻 以及
B 权力 翻一番 甚至
C 权利 翻一番 以及
D 权利 翻一翻 甚至


参考答案:【答案】
B


本题解析:【解析】 “权力”是政治上的或取责范围内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权利”与“义务”相对,指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象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根据句意,选择“权力”。“翻一番”是增加了一倍的意思,“翻一翻”是表示短促的动作。根据句意,选择“翻一番”。“甚至”与“以及”都是连词,“甚至”用在需要强调的一项前,表示这一项更加突出;“以及”表示并列的关系。根据句意,选用“甚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编辑部表示,今年“春晚”在文字使用的态度上是非常严谨的,但由于节目众多、时间紧迫等原因,差错还是未能幸免
B.当下,微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格局。面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态势,有专家呼吁微博不能是不良信息的“应声虫”。
C.曾几何时,乔丹、马龙、巴克利、皮蓬等美国昔日篮坛巨星纵横江湖时,詹姆斯、韦德等明星们还是青涩的高中少年。如今,这些前辈们早已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
D.一个人“美德”的感人须借助他行为的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在嘉德懿行面前,所有猥琐庸俗的世态不能不相形见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不能理解成很久以前或者“曾经”或者“想当初”之意。A.幸免:侥幸地避免。B.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D.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许给人好处而实际上并不实行。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今异义》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