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以景写“幽”;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示?秬?秸①
张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陈与义①
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②辜负可怜枝。
【注】①陈与义:洛阳人,北宋灭亡后,1131年随高宗南奔浙江,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②刘郎:即刘禹锡,洛阳人。他曾因写桃花诗得罪政敌,被逐出京城。多年后白发苍苍再次回到京城,故地重游,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小题1:词中的“桃花”,既有实写的,又有虚写的,试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在抒情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眼前江南的桃花是实写(1分),故乡洛阳十年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据题目 “亭下桃花盛开”可以确定江南桃花是实写,根据注释①“陈与义:洛阳人,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可以确定故乡洛阳的桃花是虚写,刘禹锡的笔下的桃花显然是虚写。
小题2:
试题分析:很明显“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就抒情方式来说是用典抒情。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2分)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云雾团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这里“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古谓:“云从龙”。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又仿佛看到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地向东方迅奔。……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但禹庙之景却十分荒凉:山空,风寒,庭荒,屋旧。这些景物与感情基调不协调。诗人为解决这个矛盾,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这样一抑一扬,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加以后四句声弘气壮,调子愈来愈昂扬,令人愈读愈振奋。由此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