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7分)
客发笤溪???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tiáo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小题1:“客心如水水如愁”这一句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小题2:
试题分析: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月光原是遐迩普照的,照着故山的月光也照着我的船头,这是正常现象,殊不足以证明我离故乡之近。然而这句诗明明传达出一个讯息:故乡已经不远。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证明,而是一个艺术的证明。突然间,船窗外传来家乡话,一抬头,家乡的山月正好高悬船头,顿时,归家的惊喜之情油然而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小 重 山?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晚春雨后生机盎然的景象。(2分)柳树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歌形象鉴赏中意境类中情景再现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再现画面的能力。此类试题要有总体概括(这里往往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特点什么图画或者景象),再有要包括画面内容分析。此题写了晚春雨后生机盎然(或者生机勃勃,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象。画面分析要围绕意象特点展开。往往要联系到语句的翻译描绘。
小题2:
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诗歌中写的是对往事的追忆情怀。从中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惆怅。使用的是对比,(或者“反衬”)用好的时节反衬情怀之苦。用“旧游”的美好,反衬现实中豪情已去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小题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理解词的内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的注释及内容来分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动词是诗歌当中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啼鸣,搅乱日光的景象,语出双关,同时写出了作者思绪被黄莺搅乱的状态,委婉地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23-24题。(6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23、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3分)
24、诗歌的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23、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
本题解析:诗歌赏析: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如李德裕曾出任浙西观察使(治所润州),其《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哪得如此。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列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1)此诗作于安史之乱??(2)爨:烧火做饭
小题1:首联紧扣诗题,写了两层意思,请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实柏,权且充饥,另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层次的能力。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就是分析诗歌在表现手法方面独特的地方。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试想,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