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2:00: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字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① 开____阖者,天地之道。???????② 小说家者流,盖出身于____官。
③ 必能____补缺漏,有所补益。???④ 豪家多_____仆,门内颇娇奢。
⑤ 侯生____睨故久立,为其客语。
a 睥?? b 捭?? c 稗?? d 裨 ?e婢
A e c d d a????? B b c d ea???? C b c e d a???? D c b e a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c.d.e字形相近,容易混淆。但只要记住前面所说的抓偏旁的“含义”,记字形,就可得知:“捭”即掰开,分开,“捭阖”是或开或合,与“扌”有关。“稗官”是古代的小官,稗实细小,又非谷物,所以用稗形容卑微,故从“和”;“裨补”是带来益处的。“婢仆”是供有钱人家役使的女人,故从“女”;“睥”和“睨”都是“斜视”的意思,都与目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D.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再”相互矛盾,可删除其中一个;B项,语序不当,应把“信任媒体”放在“善待媒体”前;C项,句式杂糅,可去掉“费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 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含 因势利导 希望 却
C.蕴含 因势利导 妄想 反而
D.孕育 因地制宜 希望 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黄河在东进的路上造成了广阔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平原,给黄皮肤的中国人留下了栖身之地。
C.手机天天随身备用,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过程中难免不进水、不摔落,因此该多懂些维修知识,如遇不测,可减轻损失。
D.看完《南京!南京》之后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这是中国新锐导演陆川用四年时间制作的比较出色的一部历史大片。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动宾不搭配; C项,滥用否定词; D项,成分残缺。“给了我”前面要加“这部电影”。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李老师生病住院,班长王明和团支书张娟代表全班同学去医院看望。临走,在与李老师告别的时候,王明说:“李老师,您安心养病吧,咱们先回校上课去了。”
材料二 语文老师已年过半百,经常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为学生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并多次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是最有激情的年龄,一定要多多读诗、赏诗,并学着写些诗。”
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用了“咱们”和“我们”两个称谓,你认为它们用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咱们”用得不对。因为“咱们”所指代的范围包括说话者在内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