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24 22:04: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1-3题。   
  竹子
  张兴旺
  ①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②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只要给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竿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
   ③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于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④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⑤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像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拂,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⑥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应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枝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副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⑦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选自网络美文,有删节)
  1. 第②③两段是从哪些角度写竹子的,请概括回答。(4分)
  2. 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5分)
  3. 从全文看,竹子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据英国《新科学家》8月30日报道:在有关纳米药物是否对健康有害的争论中,最终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证明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在实验室的神经细胞通常只能活25天左右,但在服用低剂量的氧化铈纳米颗粒后,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通常可达6个月。这一发现证明了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能用于治疗与老年有关的身心失调的疾病,如老年痴呆病等。
美国奥兰多中部佛罗里达大学分子生物学家Beverly Rzigalinki和工程师Sedipta Seal最早进行合作研究,想看看纳米药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内。他们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是在培养皿中把纳米颗粒添加到老鼠的神经细胞上,看看神经细胞怎样吸收这些纳米药物。后来Rzigalinki发现这些神经细胞比没有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存活的时间长得多。这些“服用”了纳来药物的神经细胞之间彼此发送信号的能力就像年轻的细胞一样,在培养皿中存活的最长时间达6个月。
该科研小组还发现,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可防止紫外线的破坏,这表明纳米颗粒药物能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而已知在老化和有炎症的细胞中普遍存在自由基。
每粒纳米药物均是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形成约5纳米直径的结构。这种结构和自由基结合后就变成中性的无害分子。研究证明,这些纳米药物清除自由基的效率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类的天然清除剂的效率高3倍。而且这些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要长得多。
虽然神经细胞只接受一定剂量的纳米药物,但纳米药物可以反复地抓住自由基并清除它们,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续几个月;而维生素C分子一旦和自由基结合就被破坏,不再起作用。
现在正计划试验氧化铈纳米药物是否能减慢老鼠神经变质疾病的发展。她还计划给果蝇喂纳米药物,看看这些果蝇能否比一般的果蝇活得更长。她认为,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被用来涂覆人工关节和医用设备,以减少病人发炎。但伦敦帝国大学的化学家Tony Cass告诫说:在人身上应用纳米药物之前,必须回答人们关心的安全问题,因为我们需要考虑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小题1:对“纳米药物”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种能够大大延长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药物。
B.一种比普通药物能加大提高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效率的药物。
C.一种正在试验阶段而没有用于人体治疗的药物。
D.一种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结构为约5纳米直径的药物。
小题2:对“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的原理,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纳米药物可使脑神经细胞的生命运动由25天左右适当延长至6个月。
B.纳米药物能以较高效率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
C.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结构在脑神经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D.通过纳米药物结构微小的特点渗透进神经细胞中去发挥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纳米药物的发展主要在于如何改进纳米药物自身的成分(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与组织结构(约5纳米的直径)的问题。
B.老年痴呆病或与老年人有关的身心失调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纳米药物即将研究成功而得到有效治疗。
C.在给人使用纳米药物之前,要从药物安全的角度解决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产生不良作用的问题。
D.纳米药物一旦在人的神经细胞中应用,就解决了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解决的细胞老化及炎症的问题。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小题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4、阅读题   (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掐辫子
刘心武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还有粮食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 (节选)
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节选自《北京日报》)
小题1: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小题2: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B.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梁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