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24 22:07: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的关系之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最为重要,它是关系的总脐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有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处理不好和自我的关系,你的一生就不得安宁和幸福。
①你可以有家庭?②你可以成功?③你可以姹紫嫣红、宾朋满座?④但也许没有快乐?⑤但也许不曾有高山流水、患难之交?⑥但也许缺乏温暖?⑦但也许难以交流
A.②④①⑥⑦③⑤
B.①⑥②④⑦③⑤
C.②④①⑦⑥③⑤
D.②④③⑤⑦①⑥



2、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纤绳掀起仙山琼楼翩跹起舞
B.剿除姣好脚踏实地矫枉过正
C.推诿猥琐唯唯诺诺委曲求全
D.颤粟忏悔胁肩谄笑馋延欲滴



3、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B.舞剧《霸王别姬》以项羽、刘邦、虞姬为主线,以《十面埋伏》、《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作背景,重新谱写了一曲爱情之歌。
C.《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启动后,法律对“撞了 白撞”究竟持何态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D.2003年是多事的一年:先是一种尚未为人类所知的SARS病毒突如其来;紧接着南方历史上百年不遇的洪水又肆虐为害。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也是人们对生活现状不满所致。
B.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C.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D.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5、阅读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都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的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的不同,显示出迥异的色彩。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送我至划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
3.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写“愁”的名句。在李白的笔下“愁”有了长度,“白发三千丈,_____”;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在宋代词人贺铸的笔下“愁”又有了数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_____,_____”。
4.(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继承了孔子前一句的观点。而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说:“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