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24 22:24: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②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③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④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⑤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⑥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1.下列有关?“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批判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山寨文化两面看
解玺璋   “山寨”是2008年流行的热词之一。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由于价格低廉,“山寨”产品诸如“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笔记本”风靡大江南北,它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挣脱了牌照的束缚,通过快速模仿主流品牌的外观或功能,加以创新,最终接近或超越这个品牌,赢得了囊中羞涩的人们的喜爱。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甚至有人已经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关于“山寨”文化,一时更是众说纷纭。
  仅以文化的角度而言,“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流民草寇,占山为王,在我们的历史中更是层出不穷。关于这种所谓游民文化,王学泰先生曾有非常精彩的专门论述。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除了急于发财、出名的社会浮躁之气,以“无厘头戏仿”为其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渐成流行趋势之外,不能说没有这种深层的社会历史心理的支持。但是,就像所有的历史遗产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毫不奇怪,“山寨”精神也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固然有“三国气”、“水浒气”对于权威、秩序、体制、制度的冲撞,却也有蕴含其中的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仅仅责怪“草根”社会的“游民”情结是不够的,也是不公正的。它或许不够现代,不够文明,却是这些无权无势之人必然要选择的方式。
  实际上,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从来都不是绝对公平、公正的。少数人支配和决定着多数人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绝非司空见惯。在这种权利结构(比如雅和俗)中,雅文化总是高高在上的,俗文化却被贬得很低。雅文化的趣味总是好的,而俗文化的趣味总是糟的,雅文化面对俗文化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社会心理优势。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所以,“山寨”文化一定隐含着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即民间文化、市井文化、草根文化对宫廷文化(又称贵族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又称山林文化,与山寨仅一字之差,可见大有深意)的反叛和挑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寨春晚,它的出现,集中表达了社会大众的一个心愿,他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他们也想要参与到文化生产的进程中去,以体现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他们不是没有创造或创新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长久以来被压抑和漠视了。在我们的文化生产体制中,这种自发的、从草根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始终处于边缘的、弱势的地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现在他们觉醒了,觉悟了,既然不能登别人之堂,入别人之室,那么,他们就要为自己搭一座“山寨”,造一座厅堂,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而网络视频的出现,也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不过,作为主流文化,不能把它看作是势不两立的,而应该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多年前曾经向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发出过热情的呼吁,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众文化这些年不是很繁荣吗?诚然,这种十分繁荣的大众文化,其实是被限制和规范在商业和市场的生产体制之内的,它所体现的并非“大众”的意志,而只是资本的意志。所以,它完全不同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山寨”或草根的文化。有时,“山寨”文化也曾戏仿商业流行文化,但那只是表达了对于资本的不满和抗议罢了。当然,“山寨”正在迅速演化为一个泛文化概念,所谓无处不山寨。它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危险的另一面正在浮现出来,譬如山寨药品的出现,助长了懒惰和侵权,损害了创造力和竞争力,混淆了公众的判断,质量得不到保证,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警觉。(选自2009年01月12日《浙江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于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游民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这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当今山寨文化迅速崛起的深层原因。
B.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人们急于发财、出名的心理更加迫切,整个社会充满浮躁之气。
C.大众文化空前繁荣,以无厘头戏仿为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一味迎合大众心理,渐成流行趋势,加快山寨文化的传播。
D.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为山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和诉求的方便、快捷平台。
E.长期处于边缘的、弱势地位的社会大众文化意识觉醒,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
F.由于社会体制不够完善,普通大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平等、自由、自由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2.山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文内容,针对“山寨”文化的现状,谈谈怎样才能健康发展“山寨”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E
2.①蕴含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10分)
小题1:曹禺曾经说过:蘩漪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请结合戏剧情节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小题2:《三国演义》中,除周瑜、诸葛亮之外,还有哪些人助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大
捷?请分别概写他们所做出的贡献。(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写蘩漪拒绝吃药、看病,勇敢挑战周朴园的封建


本题解析:
小题1: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温家宝参加广东团讨论: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昨天上午,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他有力而坚定的话语,赢得了广东团全体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
  广东人民不会忘记,温总理在过去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医疗事业单位、市场、社区。春节前夕,当我省遇到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时,总理又飞抵广州,指导春运工作。一个多月后,总理又来到了广东厅。
  温家宝反复强调,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30年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前进。
  “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温总理语犹未尽,掌声又一次响起。
  提起总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特别关注”,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代表如数家珍:温总理五年来多次到深圳考察,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要求经济特区争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2005年要求特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把创新作为新的历史形势下经济发展的生力线和灵魂。
  听完许宗衡市长的话,温家宝总理抬起手,坚定地说:“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现在特区的‘特’,就在于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在于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在于继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问题。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你们。”
  掌声一次次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回响,温家宝总理心系广东人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在听取代表审议的过程中,温总理十分关注民生,不时插话。
  广东温氏集团公司董事长温鹏程、南方航空公司总经理刘绍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明珠等代表,也分别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看法,都使得总理颇有感言。
  两个多小时转眼过去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全省人民对总理多年来对广东的关心、支持、帮助、指导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总理的话,为我们广东正在进行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心。”汪洋说,广东一定按照温总理所提出的这个要求,努力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争取能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提供新的经验,尽广东这样一个排头兵应尽的责任。
  “大家有没有信心?”汪洋问。
  “有!”全体广东代表发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因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所以温家宝总理特别地关注广东,在过去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 ????
B.温总理明确表示深圳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
C.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全国的一面旗帜,为全国提供着新的经验。 ????
D.特区的特殊性,就在于要走在发展的前列,敢为人先,提高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国做出表率的作用。 ????
E.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们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它;深圳也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经验,“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
2.请将这篇文字较长的新闻压缩为一则短消息。要求:不写标题,切勿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新闻有些地方使用直接引语,有些地方使用间接引语,试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新闻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展现事件,不应掺入太多的主观情感。那么,你怎样评价本文的主观情感的介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
2.2008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1.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本题解析:
1.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看法,而其他三项可从文中找到依据。
2.A项错误显而易见;B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项错误在“肯
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3.本项依据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 行和体悟”等语。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各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