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24 22:25: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周围很多古代遗址都得到了保护和修缮,电视上几个戏曲节目备受欢迎,书市上古代文化类的图书也在悄悄升温,在重大的节日里很多人都穿起了唐装……传统的历史文化气氛笼罩着我们的生活。就连2008年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盛会,也提出了“文化奥运”的全新理念。
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意味着什么?传统,对于今天的文化意味着什么?作为生长在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度的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能不去弄明白的事情。
请以“文化与传统”为话题,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与话题有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题目。2004年广东作文题为我们开了个好头,体现了新课标的方向: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关注它们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思考其中的道理或原因,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高考作文的一个新方向。
具体到“文化与传统”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文化是传统的载体,传统是文化的渊源;文化是民族个性的张扬,传统是民族历史共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传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这样的理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来审视材料中所谈的发展变化,才能高屋建瓴,洞明其深层意味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以“朝露里的光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朝露里的光明
你是我的朝霞,哪怕你是微弱的一星光明,我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纪伯伦的这几句诗,充满哲学意味。诗歌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写朝露中闪耀着光明,揭示出平凡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而 “一颗”、“朝”,与“千百年”对比,也体现了短暂与永恒(长久)间的辩证关系。
“朝露里的光明”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命题。“朝露”、“光明”,都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里”字传达出两者的关联,朝露里有光明,平凡处存伟大,短暂里亦有永恒,彼此互相关联。可以据此展开多元的理解。例如:再平凡渺小的个体,也都可以获得生活的眷顾,在内心深处接受阳光雨露的润泽,从而拥有精神的明亮与喜悦,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这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诉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一些企业喜欢向员工派送各类唬人的头衔,一个小公司都会涌现多个市场经理、运营总监;一些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各种头衔。这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头衔通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某网新闻中心,对193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头衔通胀”现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物价通胀的到来,让人忧心的仅仅是钱包的羞涩;而“头衔通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显然反衬出了社会性的精神泡沫,隐喻着群体的信仰缺失。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