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2:28: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小题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C
【小题2】“国人杀之”体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孟子认为选拔人才要以贤能与否为标准,但这样又有可能会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所以必须格外慎重。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文句内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应想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然后再揣摩本段的内容就可理解到位。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女犹得嫁比邻,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2)?此地有________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1)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男埋没随百草/新鬼烦冤旧鬼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在《雨巷》中,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里,他希望遇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题文】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之一。
B.《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的罪恶行径,周冲见状上前殴打鲁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C.莎士比亚的剧作贯通古今,为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人物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
D.《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是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B“周冲”应为“周萍”。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
小题2: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小题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4: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出。《阿房宫赋》???????????????。
小题5: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
小题6:想当年,金戈铁马??????????????。《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7: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小题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劝学》?
小题9:画图省识春分面,???????????。《咏怀古迹 其三》
小题10:)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舍昼夜
小题1:社稷次之
小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