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小题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
小题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4: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劝学》)
参考答案:
小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碧云天,?????????,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长亭送别》)
小题2:??????????????,内为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陈情表》)
小题3:恨相见得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小题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参考答案:
小题1:黄叶地???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小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错点:雁(燕)、期、茕茕、疾(极易错)、玉骢
点评: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特别注意,有一个字的笔顺要小心:骢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1) 子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3) 子曰:“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4) 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5) 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
(6) 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参考答案:(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小题1】下列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教学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B.在教学内容上孔子重视师教与礼教,不但教学生文化知识,还教学生立身处世。
C.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独立生活。
D.本章还说明了孔子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小题2】陈亢说自己“问一得三”,这“三”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C
【小题2】这“三”指的是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因此“无法独立生活”的理解有误,应是“不懂怎样立身”。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了学诗可以顺言,知道了学礼可以顺行,知道了智者公平,不独亲其子”。这样句中蕴含的三个道理就显而易见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