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24 23:0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车行一路都是山,????????????
①车往上升
②和黄昏一起,我到了复兴,在日本时代的老屋过夜
③山色越来越矜持,秋色越来越透明
④太阳往下掉,金碧的夕晖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顾却
⑤满山是宽大的野芋叶,绿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⑥不知该留下来依属山,还是追上去殉落日

A.①③⑥②⑤④
B.③⑤⑥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⑥②
D.⑥③⑤①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依次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句子,使文段更加生动、连贯。
  沟通,讲究和而不同,在乎开诚见心,两情相悦。而语言的多样性,不会成为沟通的篱笆墙,却必然是沟通最本真的源泉。随着英语舶来的不仅仅是ABCD国际音标,___________;随着汉语走出的也绝不仅仅是方块字和平仄律,___________。而当两种语言,这两种迷人的乐音交相奏鸣时,更动听的是汉英文化的交互拓展,汉英人民的心手相接。


参考答案:更有莎士比亚、雪莱的情采斐然和剑桥、牛津的懿范彬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B.这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是全球大联盟,既有美欧传统大国,又有后起之秀的“金砖四国”,还有亚非一些强国。
C.巩俐面对记者“加入新加坡籍有何感受”的提问充耳不闻,而是用招牌式微笑回应了媒体的热情,一溜烟消失在电梯中。
D.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B。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使用对象有误。C、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D,“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使用的熟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后来五棵松底下埋管线,破坏了它们的根部,五棵松树站着死了。林老为此嗟叹不已,几宿未眠,著文祭之。我当时颇不以为意,几棵树值得如此伤肝动气吗?
B.大约三十岁上,板桥的父亲去世了,家中境况更是艰难,揭不开锅是常事,门前债主不绝,送先生的束修也出不起,只好辍学回家。
C.“叔叔,你在哪儿?”开头一句话,小雨兰感觉到自己的四川方言让警察叔叔有些费解,平时说话竹筒倒豆子的她,语速慢了下来。
D.拿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来比较,他们的产量七七八八,用的管理工具也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利润就差太多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的区别,“竹筒倒豆子”意指毫不隐瞒,“七七八八”犹言差不多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在下列句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道、释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在山顶山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