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1-24 23:02: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7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4分)
????????????????????????????????????????????????????????????????????????????????
????????????????????????????????????????????????????????????????????????????????


参考答案:(1)诗中的“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夏云,(1分)又指社会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注】。
【注】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小题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3分)
小题2: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象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独”“匀妆”“风味”“似妇人”,表现出“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姣美风韵,别具风味”“不恋红尘,丈夫襟怀,高蹈自守”的品质。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修辞、用典和衬托。答题时要答出效果并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由这样的三部分构成: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或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词中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波涛,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
B.此词借穿插的“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及“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描写塑造了一个青春年少、志得意满、谈笑自若、指挥镇定的儒将周瑜的形象。
C.此词善用衬托,比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反衬周郎,又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正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D.全词环环相扣。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借“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用词人来反衬周郎)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