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为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所作。
小题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小题2: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请加以简析。(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小题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小题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1)~(3)题。 李凭①箜篌引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弹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消融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乐音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诗人由远及近,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E.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