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3:07: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本月11月抵达成都,他强调,中国有能力举办女足世界杯和奥运会,举办男足世界杯当然没问题。布拉特也引述了“蹴鞠”的历史,不知他“足球起源于中国”这句话,是否暗示中国申办男足世界杯有戏。
布拉特10日从瑞士国际足联总部抵达上海,参加了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的开幕式和揭幕战,昨日来到成都。他表示在13日返回瑞士后,不久将专程到北京和中国足协商谈“中国承办男足世界杯”一事。
2010年世界杯已经确定在南非举行,目前2014年世界杯还不知花落谁家,国人拭目以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某文学刊物征稿启事,其中有三处词语使用不当,必须修改,把这三处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进行修改。(3分)?????????????
当下人们正在热议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本刊衷心呼唤大家赐稿,不论是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全凭文章质量决定取舍。来稿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以2000字左右为宜。本刊有权对稿件进行斧正,三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①将?????????????????改为??????????????????????
②将?????????????????改为???????????????????
③将?????????????????改为?????????


参考答案:①“呼唤”改“欢迎”;②“斧正”改“修改”;③ “题材”改“


本题解析:(3分.启事要注意用语得体,即在与受话人的特定关系中,正确地使用词语。该题中的“呼唤”和“斧正”,前者属用词错误,有凌驾于人之上的气势;后者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另外,“题材”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而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属误用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包孕永诀衰草离披怅望低徊
B.焦灼藏拙老羞成怒讯若流星
C.凝练眩目绰有余裕出神入化
D.丰腴回溯销魂勾魄浩首穷经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B项“讯”应为“迅”,C项“眩”应为“炫”,D项“浩”应为“皓”)。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语,使前后文连贯,衔接合理,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
??????? 清代某私塾先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
??????? 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
??????? 先生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
??????? 学生乙回答:“??????????????。”
???????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 学生丁灵机一动答道:“????????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甲:看戏好!
乙:自然是读书好!
丙:书也需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