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理解、分析文言句段》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三)
2017-01-24 23:07: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而一国者       
B.所以目骋怀
C.所以怀
D.且勇者不必



3、单选题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燕王拜送于庭
B.群臣侍殿上者
C.使毕使于前
D.嘉为先言于秦王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噫!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吴城才百里????????去:离开
B.余已筇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脉怒,赭石纵横??????坼:裂开
D.余其言,欲问道往游????识:体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辛丑秋,将江阴????????盖夫秋为状也???????
B.?龙不胜,破山而去????????吾无意于人世矣!
C.?非为织作迟,尹家妇难????????而西招真宫
D.?草拂之色变南??????????自山之面下,困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登山游览。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的名胜,他想游尽这些名胜,但由于连续好多天都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4.翻译。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译:这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译: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
C.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译:商,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就会令人悲伤;夷,就是“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D.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译:自然会使人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枯树枝,使健壮之人的黑发变得像星星般发亮。



Tags:高考 语文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