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2017-01-24 23:27: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作者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鲁迅,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祝福》选自《呐喊》。
C.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电报式”的文风极具特色,擅长用极精炼的语言塑造人物。他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其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D.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格律较为自由,对仗、平仄、押韵也较宽松。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分为律诗和绝句,格律要求比较严格。



2、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 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
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 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 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太过于胆怯,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