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3:31: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偶句从语义关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才饮建业水;又食武昌鱼
⑤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⑥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A.①③ ②⑥ ④⑤??????????????
B.①③ ②④ ⑤⑥????
C.①⑤ ②④ ③⑥???????????????
D.①⑥ ②④ 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文字中,横线上应填入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要激发深沉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A.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B.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
C.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
D.把阅读当作每次必需的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试准确连贯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前后文的衔接要注意文意和语气。从文意看,要抓住“阅读习惯”这个关键句。A项的“自然而然”是“习惯”的最好注解。B项强调目的性。C项强调重要性,D项强调必要性,都还没有成为习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按照湖南省教育厅最新规定,对发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代替他人参加成人高考的,一律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B、诗歌中的至真至善,能加快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怀,诗意地学习和生活。
C、在这与狼共舞的激烈竞争中,能得到你如此无私的帮助,真是从心里由衷感激呀!
D、我们平时使用的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有效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的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B.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C.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里是一句话,定语和中心语倒装,“灯光”后应用逗号。A项,冒号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B项,冒号用在提示的词——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此处也可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c项,大多数表提示性的词,如“说”、“想”、“证明”等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题文】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B.
C.D.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是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A项①告辞,②拒绝;B项①召见,②表示被动;C项①把……当做边邑,②浅陋的;D项都是“谢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