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
小题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请试做分析。(6分)
小题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题陈汝朝百鹭画卷》,从文字中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他是在写白鹭,可是这白鹭竟写得如此落寞如此凄凉。虽然水清天阔,但是玉立清波,竟然无处容身,只有在寂静的秋溏边默默地的看着鱼儿游过,陪伴他的只有寂寞的孤影和惨淡的斜阳。
张炎的词学观点是讲究“意趣高远”,“雅正”,“清空”。但是在国破家亡无处容身的环境下,他报国无门,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却正值天下大乱,根本不容他飘然世外。他想学柳永笑傲青楼,可是灯红酒绿之中,名将之后家学渊源的他却又抵挡不住内心的愧疚和煎熬,所以他的清空,完全没有空阔的感觉,活勃勃的成了难耐的清苦。
张炎并非不想奋起,他也曾积极入仕,可是混乱的时局,他这样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容身之处。“花底鵷行无认处”一句中,“鵷行”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为报鵷行旧,鹪鹩在一枝”,鹓行喻朝 班,鹓鸟飞行其群飞行列整齐,故用以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可是他在这整齐的飞行行列中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却对秋塘,静看鱼忙。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诗歌语言鉴赏中的炼字题,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旅夜抒怀》,完成(1)、(2)题。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阔大雄浑,这似乎与后文的感情抒发相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四句所写之景虽然雄浑开阔,但雄浑开阔中流露出淡淡的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2)请简要赏析“拂堤杨柳醉如烟”中“醉”字和“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字各有何妙用?(4分)
答:??????????????????
参考答案:(1)对乡村春天美景的热爱,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0分)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小题1】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试对此联进行赏析。
【小题2】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小题3】概括本诗的主题。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① “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以“城中十万户”和“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里非常闲适幽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对草堂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考点:评价文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小题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为对诗歌中意象的考查。可从诗句的含义中体会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由清秋初月直至日暮, “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 “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时间已是到了深夜。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