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易混成语/熟语》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3:34: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B.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耳濡目染”不合语境。“谈笑自如”必须用于紧张或危急的情况。“耸人听闻”改用“骇人听闻”。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熟语不能用句后括号里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读者不妨回想一下那期间美国及西方一些媒体的有关战事报道,无中生有编故事者有之,哗众取宠造新闻者有之,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者亦有之。(随声附和)
B.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成理,有何不可呢?(各执一词)
C.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暴十寒)
D.十年动乱的“文革”时期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而现在知识越多越受欢迎,真是此一时而彼一时。(时异事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有道理。“各执一词”意思是各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法,调强双方意见对立,争论不休,故不可替换。可以说“各抒己见”。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获得校园十佳称号的李华,从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B.最近有消息称,古天乐在新片的拍摄中被导演甄子丹投闲置散。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付之一笑”是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句是

A.春游的时候,小朋友们成群结队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书谈笑。
B.他和这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C.自然,鼓励创造的可以日新月异;限制创造的好抱残守缺。
D.当我们听到这个惨绝人寰的恐怖分子被枪决时,人人拍手称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可改为“三五成群”;B项可改为“不可调和”或“势不两立”或“你死我活“等 ;D项可改为“惨无人道”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下午,学校操场上同学们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B.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人,如果不思进取,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时光?
C.广东是人家的地盘,人家就是主人,我们只是客人。喧宾夺主,怕对大局不利。
D.除夕之夜,整个城市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礼花眩目,灯火阑珊,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振聋发聩”指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能用于形容声音大。B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D项“阑珊”是“将尽、衰落”的意思,在本句中意思用反了。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易混成语/熟语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