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
按要求作文。
赤橙黄绿蓝靛紫,是彩虹的颜色;桃红柳绿花儿笑,是春天的颜色;大树苍翠又葱绿,是夏天的颜色;金黄遍地秋收望,是秋天的颜色;皑皑白雪铺满地,是冬天的颜色。颜色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颜色也是人生理想的再现。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颜色。
请以“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作文。这里的“颜色”既可指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可指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话题材料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一点,因此,我们写作时,可由此引申开去。对于这个独词型且范围比较宽泛的话题可以采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写法。具体操作时,可用“补充法”,在其前面补出省略的定语。只要补出了定语,作文思路也就打开了。如“大自然的颜色”“生命的颜色”“青春的颜色”“心灵的颜色”“人生的颜色”“生活的颜色”“涂抹心灵的颜色”等,这些颜色是5彩缤纷的。如写“生命的颜色”,不能只写表层的颜色,因为每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句老话说:“善要人知即为非善。”意思是,做了好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这里提倡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则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高调做善事,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我帮助一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人说了,就是做了10件好事,跟100个人说了,就是做了100件好事。”
  上进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陈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春天的新绿,寻找秋日的红枫,寻找童年,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知识,寻找幸福,寻找微茫的希望……
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寻找
春花秋月何进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本题解析:历史的长河仍在滚滚东流,朋友,就让我们于其中寻找着历史的真谛,感受着古人的情怀,让他们为我们的人生添彩,寻找还在继续……
试题分析: 1.明确内容“寻找”的内容,“寻找”既有实指的内容也有虚指的内容。 其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第一类是情爱,如母爱、父爱、友情等;第二类是品质精神,如道义、自由、坚强、信义、善良、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正能量等;第三类为具体事物或人物,如屈原、项羽、杜甫、李白、陶渊明、鲁迅、牛顿、孙中山、爱因斯坦、文学经典、肖邦乐曲,清新的空气、心灵的净土等;第四类为心理,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讲究追求个性,讲究与众不同已蔚然成风,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应该不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性,那么是不是又都趋同了呢?请以“个性与共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NO.1
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世界之前曾经面对过
	本题解析:
  这是一个富有辩证思维的话题,什么是与众不同,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平庸,什么又是雷同?从任意角度入手都可以。关键在于这样的话题,与社会思潮关系密切,如何把历史的、当今的、中国的、外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一个话题,对学生的认识水平、现实关注程度都是一个检阅。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 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对此话题,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创新与模仿
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会模仿的国家,那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