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小题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
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日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亦暗扣了题旨“送别”。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小题2:
试题分析: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
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两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回答下面问题。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小题1:诗中提到的《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归园田居》第一首中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相类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书》《礼》《乐》《易》《春秋》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识记为主。
小题1:罕人事与无适俗韵。爱丘山是爱自然。好在六经好读诗书,一切与官场无关,好诗书与自然的陶渊明远离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小题1:上阕中有一词为全词的词眼,请找出,并说明理由。(4分)
小题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小题1:词眼:疏狂(1分)。上阕写自己“为天帝山水郎”,上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注】,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小题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小题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复杂的诗作,其中既有思乡之愁,亦有国事之忧,还有个人失意之悲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