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5 00:01: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小题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
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日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亦暗扣了题旨“送别”。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小题2:
试题分析: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
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两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回答下面问题。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小题1:诗中提到的《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归园田居》第一首中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相类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书》《礼》《乐》《易》《春秋》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识记为主。
小题1:罕人事与无适俗韵。爱丘山是爱自然。好在六经好读诗书,一切与官场无关,好诗书与自然的陶渊明远离官场,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小题1:上阕中有一词为全词的词眼,请找出,并说明理由。(4分)
小题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小题1:词眼:疏狂(1分)。上阕写自己“为天帝山水郎”,上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注】,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小题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小题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复杂的诗作,其中既有思乡之愁,亦有国事之忧,还有个人失意之悲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